典范·我身边的斗争者 李洋:弧光照亮斗争路
来源:雷火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30 17:28:28

  在工友们眼中,他是“钢水掉身上也不动一下的铁汉子”;在师傅眼中,他是“吃苦操练、不断研究的好学徒”;他自己却说:“我便是一名一般的焊工,只想焊好每一条焊缝,逐渐的提高技术。”

  从抢修现场回来的李洋,挽起了早已被弧光烤褪色的衣袖,手臂处露出了大大小小、新旧纷歧的疤痕。“当焊工的身上没疤哪行呢?”他笑着说。

  2009年,从部队转业的李洋来到伊敏通大煤矿选煤厂,从事检修工一职。在一次偶尔的检修中,他看到一位老师傅正在焊接,那些耀眼的焊花把李洋的兴致点着了。“焊枪里喷出的火焰瞬间把钢铁熔化,焊接后的斑纹非常平坦美丽。”这是李洋对电焊作业的第一印象。

  真实让李洋下决心拿起焊枪的,是其背面的“应战性”。人们都说焊工苦,但当过兵的人不怕苦,李洋决议转行学习这门颇具应战的技术。

  从外行人到电焊专家的路不好走。李洋来到电厂焊工班,开端全面学习焊接技术。他上班时留神调查师傅们的焊接技巧,紧记操作方法,不明白就向师傅讨教;有使命抢着干,寻觅全部时机参与 “实战演习”。由于焊机数量缺乏,他就使用歇息的空隙,不知疲倦地操练焊接技术,在厂里能找到的钢铁废料几乎都被他焊了一遍。业余时刻,他处处寻觅与金属焊接有关的技术资料以及各种教材来看,翻遍了《焊接工艺学》《金属学》等20余种焊接理论书本;就连吃饭的时分,也会手拿筷子当电焊条使,操练焊条落点的准确性,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李洋常常和工友们说:“我要把焊接当成一生作业。”

  工友们都说:“李洋常常下班不回家,着魔似地在那焊啊焊啊,有时一待就几个小时。”“白日,很难在作业的地方里看见李洋的身影,他的作业地址如同永远在现场。”

  先实操,后合作理论学习,再堆集现场作业经历,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日子里,李洋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焊接技术。仅用两年时刻,他就成为焊接范畴的“金焊手”。

  2014年6月,李洋被调到华能集团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汇流河发电厂,持续从事焊接作业,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应战。

  2017年,汇流河发电厂决议展开180吨减温减压器机组改造,李洋自动请缨参与这项改造作业。据李洋介绍,这项机组改造需求焊接100余道大小纷歧的高压焊口。一次在与主蒸汽供热管道衔接时,焊接方位反常狭小,为赶作业进度,李洋和师傅从8时一向焊接到18时,期间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其时正值夏日,在焊接时还会发生高温环境,一同作业人员一定要穿上厚厚的焊工服,一天下来,汗水把皮肤刺得生疼。

  就在焊接作业挨近结尾时,一滴硕大的铁水从焊缝直接落到李洋鞋里。其时,他能明晰地听见鞋内宣布的滋滋声,还伴随着烧焦的皮肉味,疼痛感侵袭而来。等完结焊接后,李洋瘫坐在地上,等鞋子脱下后,创伤已血肉模糊,工友们赶忙将李洋送去医院处理创伤。但为准时完结焊接作业,第二天,李洋一瘸一拐地来到作业现场,持续焊接剩下的管道。单位领导都劝李洋歇息几天,但他却说:“我是我国党员,有困难我要冲锋在前。”终究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完结了这项艰巨使命,一同焊口合格率高达100%。

  2018“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术开展与技术立异大赛之“嘉克杯”世界焊接大赛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嘉克杯”被誉为“焊接世界杯”,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焊接比赛之一。

  为了争夺参赛资历,李洋尽量挤出更多时刻操练,午休时刻、节假日都与手中的“焊枪”一同度过。通过层层选拔,他终究成为华能集团13人代表队中的一员。

  “要对得起集团的培养,也不能给自己留惋惜。”抱着这样的信仰,李洋站在来自21个国家、区域的380余名焊接精英中不慌不忙、毫不害怕。他握着手中的“焊枪”,似乎又回到了部队的练习场,素日里无数次的艰苦练习总算要在“战场”上迎来审阅。通过剧烈的比拼,华能集团荣获集体银奖,李洋荣获钨极氩弧焊成人组个人单项赛三等奖,并被颁发“华能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谓。

  “这次比赛激发了我参与技术比赛的热情。”随后,李洋又代表集团参与了2020“嘉克通用技术杯”世界焊接大赛,华能集团荣获集体金奖,李洋再次荣获钨极氩弧焊员工组个人单项赛三等奖。本年,李洋再次代表华能集团参与了2024年电力行业职业技术比赛,荣获集体三等奖、个人三等奖。

  多年来,李洋凭仗超卓的作业体现,赢得了公司和工友们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异员、内蒙古自治区劳作模范、我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个人、我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劳作模范、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

  现在,李洋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样才干做好“传帮带”,带出更多的好学徒,把自己多年的经历心得、操作标准技术窍门传授给更多的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着力培养造就杰出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术人才”。强国建造、民族复兴需求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的培养造就需求工匠精力支撑和引领。培养和宏扬工匠精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求拓宽途径、多方协同,营建劳作荣耀、技术名贵、发明巨大的社会气氛。这段话让李洋深有感触,倍感鼓动。他说:“传承不能只传一个,要越多越好!”

  采访挨近结尾时,李洋又接到了一通抢修电话。穿戴好作业服与面罩的他,将焊枪头放在管道地对接缝中,弧光闪耀、焊花飞溅,纷歧会儿,管道接口就被焊接在了一同

  荣誉的背面,是汗水,是执着,是担任,是贡献,是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李洋,一年到头都随时待命的一般员工,一名以焊枪为伴、弧光为灯的自治区劳作模范,用执着据守、积极进取的寻求,一丝不苟、精雕细镂的情绪,向咱们展现着典范之力、工匠之心、立异之魂!(本报记者 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