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仪征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对大家能持续关注我市公证事业的发展,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发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仪征市公证行业从始至终坚持执业为民,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推进公证服务“均衡性、便捷性、可及性”,取得良好成效。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仪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承钧,仪征市司法局副局长倪飞,仪征市公证处主任孙为民。本人受仪征市人民政府委托,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仪征市司法局就我市“崇法尚信•公证惠民”暨贯彻落实公证民生实事情况做介绍;二是媒体记者现场提问。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首先请赵局长介绍。
首先,我代表市司法局,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就本市“崇法尚信•公证惠民”暨贯彻落实公证民生实事情况做介绍。近年来,仪征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充分的发挥公证职能优势,不断拓展便民服务渠道,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优化公证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证利企便民服务效能。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大局。当好园区发展“护航员”。顺应园区发展需求,热情参加搬迁安置房权益货币化回购工作。通过“事前抽丝剥茧、梳理工作难点,事中全力以赴、提供精准服务,事后提质增效、延伸服务链条”,助推仪征经济开发区顺利回购搬迁安置房近2000套,参与制定出一整套“全生命周期”的公证法律服务方案,探索了公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为全市其他板块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该项目入选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优秀案例汇编》。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生”。在船舶行业设立公证点,整合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深入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健康文旅产业,开展“上门问诊”。当好行业发展“守护者”。探索拓展金融赋强公证业务,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赋强公证有效快捷实现金融债权的独特功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二是创新优化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公证模式。在房地产领域,确保摇号过程公正透明与可追溯;在行政执法方面,确保全程记录执法过程,加密传输数据至区块链,实现执法留痕与回溯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对婚姻、继承等家事纠纷进行调解,主动介入物管纠纷服务小区业委会成立换届及物业公司改聘。协助司法办案。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在参与取证、参与送达、参与保全、参与执行等方面,提高公证参与司法辅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简化流程。坚持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深化与不动产登记部门通力合作,将公证服务和不动产服务紧密结合,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在不动产登记专区就可以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全业务类型、全业务流程”直接办理。
三是突出便捷高效,深化惠企便民。优化执业环境。为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环境,推进完成公证处新址搬迁,新办公场所近1000平方米,规范设置各业务专窗和功能室,配齐配足便民服务设施。推进民生实事。继续实施“深化远程公证服务”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统筹推进公证资源均衡配置,先后在偏远乡镇、船舶行业设立区域性、行业性远程公证服务点7个,当事人无需再前往公证机构,远程就可以享受过往在公证机构享受到的服务事项,打通公证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便民惠民。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坚决杜绝循环证明、过度证明,主动提供延伸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为年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遗嘱公证费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等经济困难群众申请予以减免公证费用等。今年来,共办理民事类公证事项2315件,提供上门公证服务400余件,予以减免公证费用80余件,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证公益属性,持续推出更多公证利企便民举措,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多样化公证需求,不断的提高公证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级。
江苏省司法厅把组织实施好“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作为全年重要工作,请问我市在“激发公证‘内动力’,减证便民再提速”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今年以来,仪征市司法局一直在优化公证服务举措,四招并用,推动“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不断深入,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简化流程,公证事项轻松办。全面落实公告知、首问负责制和证明材料清单制度,精简37类公证事项证明材料,真正的完成“清单之外无证明”。二是延伸服务,免除奔波就近办。着力解决边远地区难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延伸公证业务半径,为群众提供“就近办”服务。三是提质增效,关联事项集成办。市公证处设立“不动产登记+公证”一站式服务专区,为办理继承、赠与等涉及不动产权利公证事项的群众同时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实现“一窗办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四是保驾护航,服务企业优先办。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纾困解忧,助力企业维权。
我们的公证事项一般涉及五大类:一是法律行为的公证。根据公证介入领域的不同,法律行为公证可大致分为家庭事务公证、不动产事务公证、商事公证、现场监督类的公证。二是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包括保全证据公证、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三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公证机构可以对具有一定实体法和程序法意义的文书上的签名、印鉴、证照、文书,文本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进行公证。四是非讼事务。包括提存、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由公证机构登记的事务、签发执行证书等。五是其他公证事务。比如保管、提存、代书、翻译、代办认证、公证调解、资金监管、出具法律意见书、代办法律事务等。
民生实事法律服务方面的话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刚才情况通报中提及的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运程公证”,也是我市的民生实事项目,我们想了解下该项目在我市的实施进展情况。
近年来,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运程公证”,已连续两年列入扬州及我市的民生实事项目。市公证处在市司法局党组的领导下,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的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责任链”和“工作链”,抢时间、争主动、快推进,助推民生任务超前超额完成。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推进远程公证服务点布局,确保远程公证服务点至少覆盖一半镇(园区)。二是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要求,推动远程公证服务良性运转。三是加强服务宣传,被省司法厅推介参与“远程公证”综艺微视频拍摄,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远程公证服务是在线公证的一种方式,是指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或公证一体机,利用人脸识别、人证对比、电子签名、无纸传输、信息加密等技术,实现业务咨询、在线申请、预约、视频等全程线上办理。远程公证可以办理声明、委托、婚姻状况、国籍、姓名、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无犯罪记录、经历、学历、证书、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文本相符以及受赠、小额继承等17类公证。其中,除委托、声明、受赠、小额继承等4项服务事项需要连接仪征市公证处开展视频公证外,其他13项服务事项均可利用手机微信小程序选择自助办理。可以说,远程公证延展了公证服务触角,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时间紧急的困难,缩短了城乡距离,在办件过程中做到了让远程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近年来,网络、媒体都在宣传“公证+”法律服务,请问目前我市具体在哪些领域开展了“公证+”法律服务?
近年来,市公证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的发挥公证职能优势,创新公证服务领域和服务手段,深化“公证+”项目开发和落地实施。先后试点了“公证+行政执法”模式,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单位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充分运用到行政执法领域,成功开发运行“仪征存证”APP,先行先试在线取证存证,助力“阳光执法”;推进了“公证+金融”在线赋强业务,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在区块链+金融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等方面开展联动,助力金融行业防范资金风险;探索了“公证+司法辅助”工作,热情参加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取证、保全、强制执行等司法辅助事务,推动社会解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我们还深化了“公证+不动产”一站办理便民提速、“公证+物管”化解小区停车资源分配问题,以及为搬迁安置房回购提供“全生命周期”公证服务的实践,努力为经济发展添能赋力、为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前面的介绍中有提到的“公证+不动产登记”服务,请问这项公证法律服务具体有哪些内容,其办理流程又是怎样的?
“公证+不动产登记”,是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到公证机构,企业、群众因不动产买卖、互换、继承、遗赠、赠与、委托等办理公证事项时,可以同步申请不动产登记。“公证+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一次性收齐公证申请和不动产登记材料,通过系统平台即时将公证结果、登记申请材料推送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待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法受理、审核后予以登记,并根据群众意愿直接邮寄不动产产权证书,真正的完成涉及公证不动产登记业务一件事一次办。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该项举措有力推进了不动产登记业务和公证业务协同办理和服务创新,切实解决了群众办理涉及公证事项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多头跑”的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